老胡:很中國很世界①
2008年這一年,在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風暴襲來之時,作為企業的締造者,老胡帶領建業叩開了香港聯交所主板的大門,房地產住宅板塊此前無人,之后,更無來者。
始終,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和穩健的做派,從未迷失過未來的道路。在“冬天”真正來臨時,他贏得了更多理解以及效仿:
第一,他從未將企業的命運系于政治,而是遵守商人道德和市場規律。他始終致力于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對外真誠、細心地謹守禮節。
第二,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簡單的價值觀,并賦予了自己推行這種價值觀持久的動力和耐力。
第三,在多年閱歷的積累之上,他能夠敏銳直覺地洞察市場,并作出判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營智慧。
2008年,他的生活同樣“很中國很世界”,春季,作為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夏季,作為第29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火炬接力傳遞。
他敦厚、溫和、淡定的笑意,定格在2008年。
王天也:西成東就②
作為建業地產的CEO,2008年,王天也(Terrance)在河南與香港、內地與國際、傳統與開放、決策與執行、目標與過程之間獲得了完美平衡。和建業的路演團隊一道,Terrance在推動建業地產上市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嫻熟的專業和迷人的職業風范,將國際投資人“俘獲”,當仁不讓地站在了香港聯交所的交易大廳,使建業地產成為2008年上市香港的唯一一支住宅地產股。
在建業的舞臺上,Terrance說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他理性、干練、心思縝密、喜歡在邏輯和系統中思考、計劃周密、專注于執行,他所代表的正是建業所推崇的專業素養。
閆穎春:低調者最佳代言人③
閆穎春女士,是集團的創始人之一,入職時間最長,最少挨老板的吵,以低調嚴謹的作風著稱。在食堂吃午餐時,如果你看到一位衣著素雅,面容稍顯嚴肅,總是最晚下樓,走路平穩到幾乎聽不到聲音的高個子女性,那一定是她。
作為集團董事,同時擔任董事會辦公室主任的她,在近兩年的上市籌備過程中,始終默默做著幕后支持的工作。認真、嚴謹、一絲不茍是她的特征。盡管作為董事會與執行層的聯系紐帶,董事會辦公室主任的頭銜讓她既要對執行層進行監管,同時又要對所管理的三個職能部門進行指導,但在具體工作時,小到哪怕董事會召開時工作人員的工作牌,她都要仔細檢查,以防疏漏。
2008年,負責處理集團上市中一系列公關工作的她對香港公關團隊的敬業精神、嚴謹的作風以及工作環節中的流暢銜接有了深切感受。她不僅給自己所領導的團隊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敬業精神、工作環節中的溝通意識、認真嚴謹的標準,同時也給2009年的每一位建業人提出了新的期望——抓制度、抓執行、練內功。
真實而平淡的她繼續在低調中為熱愛的企業不斷奉獻。
閔閔:《職業紅寶書》的光芒④
她是強有力的執行者,有態度、有標準、有擔當。2008年,當建業的路演團隊跨越洲際南征北戰之際,閔閔帶領后方的團隊為上市元年交出滿意的答卷而日耕夜作。
這一年,閔閔開了無數的會,批了數不清的公文。她在意團隊的成長,用一篇《職業紅寶書》身體力行地告訴建業人:如何不辜負崗位、如何直面目標、如何尋找智慧靈透的工作方法。由此她為年輕人梳理了職場成長的脈絡、體察了與企業共發展共榮耀的玄妙,為他們指引了一條通向人生成功的理想小徑。
作為女性,她優雅于執著,美麗于認真,可愛于坦率。
2008年,建業因為有她而不同。
夏俊偉 :持重的多面手⑤
這一年,稱呼他“夏老師”的少了,叫“夏總”的多了;看到他笑呵呵的樣子少了,神態凝重的時候多了;他給下屬培訓的時間少了,訓人的次數多了;我想,他一定陪家人的時間也少了,加班的次數又多了。狀態的轉變也意味著責任的轉變。全國首家房地產客戶服務熱線9617777開通、至尊公司成立、紅酒會所籌建、建業農莊改造,服務又一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2008年夏俊偉的身上承擔了許多看似龐雜的工作,然而,諸多的“無序”又毫無二致地指向了同一個目標——客戶。
自2001年,全省第一家客戶俱樂部“建業會”正式成立,建業立志為客戶創造“尊貴、和諧、健康、成長、開放”生活方式的腳步從未停止。2008年,在他的帶領下,“建業會”組織了客戶旅游節、運動會、購物節等一系列活動,盡管不是盡善盡美,卻也創造了建業歷史上的很多第一次。
斥資千萬構建全國最大、集品鑒與儲藏為一體的“至尊紅酒會所”,投資600萬全面改造中牟建業農莊,都為客戶提供了工作之余不同的休閑方式。在“琢玉行動”中,客戶中心要求自己在百日內完成《建業客戶服務手冊》的編撰,為客戶提供了解、享用、監督建業服務的依據。
我們期待著,啟動網絡化社區服務建設后,在實現向業主和會員提供“時間、區域、內容”三方面的無盲點服務時,老夏可以輕松一點。
康凱:歸家的況味⑥
這一年,離開建業兩年多的康凱自北京遠洋地產回歸建業,成為洛陽公司的總經理,這種轉變就像回到了原先的家一般,熟悉而親切。
洛陽公司2008年的銷售任務并不輕松,想要完成任務,需要把項目的商鋪全部銷售一空,然而對于處在洛南新區的項目來說,住宅項目的配套交通不發達、商業氛圍仍未成型等一系列因素,讓商業銷售頗有難度。為了加快項目銷售推進,加班對于初到洛陽公司的康凱是“家常便飯”,有位員工有一晚想提前睡覺,八點正打算穿睡衣上床,結果康凱一通電話商討工作細節,直到晚上十點多鐘才上床。
員工們對這位公司新掌舵者充滿好奇,畢竟康凱是 “建業銷售史上傳奇風云人物”——90年代時建業金水花園一整棟樓都經由他銷售給一個客戶,成為建業銷售人的重要標志性記憶之一。然而,康凱總把自己放在團隊的氛圍中來思考自己,并且將自己的一切成果歸零。他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對別人承諾的事情,總要辦到,偶爾在特殊的情況下,哪怕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也要向別人致歉并約好下次履約。身為團隊的管理者他無疑是被其團隊所信賴的,康凱的稱謂從“康總”,很快轉變為“老康”,成為大家心中親切和重要的名詞。
面對即將到來的2009年,老康充滿信心:“雖然路途艱險,市場風云依舊變幻,但我會全力以赴,和我的團隊一起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郭大宏:做城市市場的王者⑦
出身于草根階層,他的事業軌跡也是一個足以鼓舞心靈的勵志故事。以人情達練自如游走于利益關系犬牙交錯的商界,但又不溺于世故,他身上有兩種非常陽光的氣質,那就是崇尚勤奮和不斷地學習。2008年,他承擔了比過去五年加起來都多的工作量,帶領開封建業大宏公司一舉奪得開封住宅市場約30%的市場占有率,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區域王者。
從自營公司的老板而至合營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他喜歡強調實用和操作性,但又不乏理念的建設和創新。就像眷顧莊稼的老農,雖掌控的項目逐漸增多,他依舊習慣每天都去工地看一圈。他把“天道酬勤”作為開封建業大宏公司的核心信條,并將這種精神貫穿在自己的團隊中。對于公司治理,他有著兒童擺弄積木般的熱切和癡迷,從中國傳統智慧到現代管理經典,都能被他找尋出經營管理的靈感。比如,建業大宏公司最近的管理主題是“不貳過”,出自《論語》,“允許員工犯錯,但不允許犯第二次錯,允許犯第二次錯,但不允許犯第二次相同的錯”。
建業在河南堅守了16年,大宏在開封堅守了16年,合營公司文化的溝通是相對簡單的。在他看來,開封就是整個河南地產市場的濃縮版本,從而早就在內心領受了塑造標桿領先風氣的軍令狀。2008年和今后的一些年份一樣,他依舊執著于對自己企業角色的不懈追求——企業戰略的執行者、企業文化的傳承者、企業變革的推動者、溝通平臺的搭建者、效率管理的承載者、團隊力量的凝聚者。
陳瑛:信心比黃金更重要⑧
2008年里行業的調整給不同的地產人帶來了不同的收獲,陳瑛收獲的就是與團隊一同成長,以及在潮起潮落時行船的本領。
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客戶愈加理智冷靜的時候,產品的品質、服務的標準,都將決定著項目在市場上的生存狀態。陳瑛與她的團隊認識到,客觀理智地判斷市場形勢,“冬天”中依然會有良機,關鍵在于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創建最能體現產品價值的營銷體系,通過正確的渠道傳播項目優勢、賣點,把為客戶服務放在第一位,項目銷售就會水到渠成。正如陳瑛所說:“我們的產品一直要比我們說的好,正所謂天道酬勤、得道多助,我和我們團隊付出的努力一定是會有回報的。”
2008年里最令陳瑛難忘的就是聯盟新城四期的旺銷。在行業的“冬天”里,這一成果對于堅定我們對市場未來與建業品牌影響力的信心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個“冬天”里,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劉亮:團隊成長是我的責任⑨
作為集團在地市工作時間最長的員工之一,劉亮對于團隊有著更深的認識。什么是團隊?劉亮的答案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采用合適的方式來努力將其實現的一群人。
在擔任新鄉公司領軍人的兩年里,他一直強調“培養團隊成長是我的責任”。不論是日常工作還是團隊活動,劉亮總是有意識地讓新鄉公司年輕的團隊來策劃、組織、執行,“當他們養成細致考慮的習慣后,不管面對任何工作,他們都能有一個正確的思路來指導工作”。新鄉團隊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快速成長的。
這一年,對于劉亮,最難忘的就是,2008年10月10日新鄉綠色家園最后一套商鋪售罄,這不僅是新鄉綠色家園項目的清盤,也代表著集團第一批戰略布局項目全部售罄。此間,新鄉團隊的快速成長功不可沒。12月6日,新鄉金龍建業·森林半島展示中心盛大揭幕,劉亮和他的團隊又走上使命與榮耀的新征程。
余卉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⑩
暫且借用余卉在總結自己這一年時用的題目,工作量大的時候,她時常會忙碌到無暇思索,管理部同事張蓓曾送給她一句孔子誨人的話——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從鄭州到異地,除了工作地點的變化,一同轉變的還有狀態和心緒。有時在QQ上碰到她,詢問她的現狀,很長時間,屏幕上才會出現一句話“每天工作接近18個小時,沒有感想了”。
對于忙碌,她在自己的總結中如此解釋:“來洛陽有接近半年的時間了,每一天都飛逝如梭,五個月更是如彈指一揮間。悠閑規律的時候,時間像條影子落在后面,忙碌起來,人就是和時間在賽跑,總要努力去追趕,最終變成停不下來的狀態。”
這一年,她收獲最大的是看問題、想事情的視角發生變化。過去的她是在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現在需要把自身工作放在更為宏觀的層面來思考,同時還要考慮整個部門的工作如何統籌、如何周密,另外兼顧與其他各專業部門的橫向溝通,這些經歷對她的溝通、組織、協調能力都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對于“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她也有自己的理解:當我們擁有完備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之后,應對任何事情都會從容得當、游刃有余;當我們的心胸足夠寬宏和包容,自然得道多助,領導的信任、同事的支持都會成為工作上的助力 ;當我們有勇有謀,那么困難也好,逆境也好,我們都敢于直前,無所畏懼。
《建業》編輯部:理想與路徑
這一年,和大多數建業人一樣,編輯部完成了許許多多單調但充實的規定動作,也在創意性的實踐和思考中收獲了更多微小而熨帖的喜悅。
生活與事業,涇渭分明但又共發自原點,圍成我們的人生坐標。2008年年初,幸福晉級為母親之后,主編宋曉鳴返回到編輯部的日常工作當中。可愛的女兒給她增添了一份新的牽掛,勤于思考的“鼴鼠”也借此平添了更多人生智慧的厚度。出于對內心純粹信念的追求,前編輯鐘慧參加了民間支教活動,遠赴云川交界的山區,做起了愛心和知識的傳播大使。自董辦行政外聯部重返編輯部,何佳穎的馳援帶來了關于《建業》編輯工作的局外觀察,更鞏固了編輯部“美文+美女”的優良傳統。
“關注企業的戰略及實踐,敏于觸摸企業發展的脈動,見微知著于企業的發展趨勢。”這一年,固然不缺少失落和遺憾,但《建業》在忠于自身使命的基礎上,距離自己的理想狀態又近了一步。專題設置方面,“新長征路上”及“在路上Ⅳ”,匯集了建業“思考的大腦”,我們自豪地發現,正是以老胡為代表的卓越內部思想家、撰稿人,構成了《建業》內容的獨特競爭力;“鼓舞中原”則用全彩圖文記錄了上市的樂與路;上市也賦予了內刊更加重要的理想和使命,2008年6月之后的專題自企業現狀出發,縱橫比較同行尤其是上市房企在財務操作、商業模式、管控模式上的優劣異同,拓展了企業的關注范圍。
在商業文化濃厚的企業里從事人文性質工作,加之《建業》的定位,內刊編輯崗位暗含著對毅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高標準要求。這一年,為了系統反思編輯方針的階段性得失,編輯部組織了諸多知名撰稿人參與的《建業》研討會;這一年,為了流暢而不浮淺的行文,編輯們曾多少次夙夜未眠抓尋“靈感”;這一年,關注細節、追求卓越的氛圍在編輯部完好延續,因為我們深知,站在《建業》背后默默關切我們的,是一個立志于基業長青的理想主義型企業和一位秉承“敬惜字紙”傳統的“第一讀者”。
(文字執筆:宋曉鳴①②④,白許晨⑦,何佳穎③⑤⑩,劉偉⑧⑨,高丹丹⑥。)